1984年,三河镇的机修师傅吴秀杰意识到改革开放带来了好机会,于是毅然辞职,下海创业,当时,他拿出全部家底,还和亲朋好友借钱,凑足5400元,购买了一台机械传动式45克注塑机,在自家两间不足30平方米的瓦房里干起了手工作坊—— 为合肥中药厂生产山楂丸塑料盒,而这,就是安徽省富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
塑料盒、油堵、苍蝇拍、衣架……靠着生产这些日用塑料小商品,小作坊存活了下来,1989年,注册成立肥西县三河塑料配件厂。
“当时想着只要赚到10万就行了。”谈及自己创业时的初衷,吴秀杰总是笑说这是时代命运的眷顾。
然而,当时谁都不会了解这一个小作坊40年后,会成长为一个现代化、拥有固定资产上千万的中国杯壶行业领军者。
1997年5月,在浙江黄岩出差对接模具的姚益权师傅带回了一个产品——太空杯,当时中国自主的杯壶行业还未成型,吴秀杰察觉到,这是公司战略转型的机会,于是,毅然决定自主开发太空杯产品。
当年7月,富光推出第一款“摔不烂”的太空杯,这只印有“迎客松”图案的太空杯,一经上市就风靡全国,堪称90年代的“网红爆款”,一时间富光在杯壶领域异军突起,成为行业黑马。“当时真是供不应求,好多浙江义乌的客户直接拿着现金到生产车间抢订单,”现任安徽省富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益权回忆说。
太空杯爆火之后,富光陆续推出玻璃杯、不锈钢保温杯。2000年,“富光”商标正式注册,并成为安徽省著名商标。
一只爆火的太空杯造就了一个品牌,也开创了一个行业。2005年,富光牵头组建了“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口杯用品专业委员会。”2008年,“富光”成为行业第一件“中国驰名商标”。
前不久,在2024企业家博鳌论坛系列活动上,富光凭借高端金属与匠人工艺的富光纯钛系列新产品获得年度匠心优秀案例。同时,富光纯钛系列新产品也被选为“2024企业家博鳌论坛官方钛杯合作品牌”。这是对富光品牌品质的高度认可,也是富光不断推陈出新的成果。
近几年,随着众多年轻杯壶品牌的兴起,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富光面临着新的困境。如何搭乘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快车,让富光杯历久弥新?
安徽省富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毅和记者说,富光从始至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断在产品技术和品牌升级上创新。
走进富光的实验室,检测员们正在讨论实验项目,“我们设计的杯子已经有上万款,目前在售还有3000多款。”据富光首席设计师潘勇介绍,富光纯钛系列新产品瞄准钛材质耐酸碱、质地轻盈、抑菌保鲜、无重金属析出等优势,将其创新应用在杯壶领域,再度引领行业潮流。
“我们已经启动60亿钛杯壶销售战略目标,目前已经在建设年产能千万只钛杯壶生产基地。”据王毅介绍,富光先后和中国航天三院、中国科技大学等大院大所开展深度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取得各类专利技术400多项,先后荣获安徽省非公有制企业制造业综合百强、安徽省科技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
“当时为了适应新兴钛杯壶市场需求,我们应该把刚刚建成的厂区推翻,改建为钛杯壶生产基地,当时难度太大了。”据姚益权回忆,40年来,富光在一次次改革中升级,而每一次改革升级不能离开属地政府和职能部门的支持。
在钛杯壶生产基地的建设过程中,由县发改委牵头,三河镇和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在项目立项、土地报批、融资、环评等各环节为富光提供靠前服务,解决厂区在推进过程中的各种难题。
在富光的创新之路上,当地有关部门从企业品牌创建、科学技术研发等方面提供服务路径,成功帮企业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和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平台,助力富光不断迭代升级。
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良好的发展环境,这也正是富光扎根肥西四十年的原因。一个民企能在一方扎根四十年,这本身就是当地营商环境的最有力体现。
成长中国口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连续16年中国产销量排名第一、累计销售23亿+水杯,产品出口东南亚、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小作坊到如今的杯壶行业巨头,从最初的太空杯到如今的钛真空杯,富光始终扎根三河这一方热土。
“习考察安徽时说要拿出‘人生能有几回博’的劲头,放开手脚创新创造,未来,我们将坚持创新引领,不断加大自主研发和品牌升级,努力让富光成为享誉全球的世界品牌。”据王毅透露,富光杯已经申请了国际高标准注册,正在向着国际驰名商标的目标奋斗。